田思

草木无言,春华秋实;天地一心,振翮空灵。海潮总有拍岸的浪花,溪流总有淙淙的跫音。

走一趟“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

巡礼之宗旨



“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是由砂拉越星座诗社所主办的一项文学展览与推广活动,由2011年9月1日至10月2日,在古晋皇冠广场的“艺术空间”举行。后者是此项活动的协办单位,提供了幽雅而舒适的场所,使这一系列活动能在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中进行,可谓相得益彰。



砂拉越星座诗社是砂州最早成立的文学团体,于1970年获得注册。为庆祝该社成立41周年而举行的“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其宗旨是肯定砂拉越,沙巴及汶莱华文文学之成就,整合文学资料,宣扬乡土意识,促进公众对文学活动之关注与兴趣。



星座之路



砂拉越星座诗社最早是以提倡“现代诗”及“现代主义文学”为标榜的群体,主张“完全忠实于自己”,并且“为艺术而艺术”。评论者谓“他们推崇创作应发掘人的内心深处和无意识领域,强调艺术和想像的创造性,并坚持认为只有提供想像空间的作品才有价值。”(1)该社早期的成员包括刘贵德。吕朝景,谢永就,陈焕旸,李木香,陈从耀等。在同好者的努力下,该社历年来曾有过辉煌的表现。除了主编文艺副刊提供发表创作的园地之外,他们还举办过诗画展,艺术品展,盆栽展,现代诗朗诵比赛,诗的“立体化”演绎(包括舞台表演与歌唱,舞蹈,书法等结合),华国双语朗诵等,为砂州华文文学的推广作出不少的贡献。



该社在八十年代以后,虽仍以推崇“现代派”文学为依归,但在创作内容上注入了不少“关心社会”的元素,手法上也锐意求新,评论者认为是星座诗社的转型期 (2) 诗社的资深诗人谢永就曾表示:“一个作家,他不只要走离自己年少的天地,去关怀家国,它更应该走向更远更广阔的大自然及全人类,去表达自己对一切生命的关怀。”(3)曾任星座诗社主席的林武聪在2010年6月3日接受新纪元学院讲师的访问时也说:“星座诗社的重要性在于它曾经大力推介现代文学,为当时的砂华文学拉开一扇大门。。。到了1980年代,诗社的活动与社员的创作,不再只是标榜现代义文学,反而趋向多样化,注重文学的推广。然而,诗社社员的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一般而言都比较注重艺术表现手法,仍然有一种敢于创新的现代文学精神。”(4)这时期的主要成员有黄泽荣,林武聪,林离(林国水),叶谁,李谨光,沈庆旺,蓝波,鞠药如等。



到了九十年代,该社于沉寂一段时间后,开始向“年轻化”发展,如梦扬,刘贵梦,刘善伟,黄曦,蔡羽,贝克等,陆续成为该社的骨干。他们推行了许多“文学走入社会”的活动,如族魂晚会,文学下乡活动,诗句重组比赛,填诗比赛,动地吟(与西马诗人合作),北斗星文学奖,文学讲习班等,取得了卓著的成绩。社员中的梦扬,蔡羽,李海丰,楚天(江泽鼎),杨锦扬,贝克,菡萏(李裕娟)等,更在创作上时有佳绩,令人注目。



“巡礼”两大特征



砂拉越星座诗社现任执委们所举办的“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基本上有两个最大的特征。第一是消除门户之见与山头主义,让其他文学团体也能一起参与。第二是将本土文学的范围扩大,以婆罗洲书写为重点,增加空间与时间的厚度,使乡土文学的内涵更加充实。这一切从“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这个名称就反映了出来。

“巡礼”是以展览会为中心,参展单位除了砂拉越星座社外,还包括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诗巫中华文艺社,美里笔会,中区友谊协会等。这些都是目前砂州相当活跃的文学或文化团体。展出内容包括1960年代至今砂州各家报章的文艺副刊,文艺杂志,各团体所出版的丛书与纪念特刊,以及其他个人著作等。现场还展出星座诗社的创设宗旨与成立概况,会员名单与历年主要活动,文学团体分布地图,副刊合订本,创刊号招贴,文学作者群像(共介绍砂,沙,汶三地61位作者),以及书写婆罗洲文学特辑等。



展出书籍与副刊类别



1. 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犀鸟丛书”56本。

2. 砂拉越星座诗社“星座丛书”12本及纪念特刊8册。

3.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丛书50本。

4. 诗巫中华文艺社“拉让盆地丛书”27本及社员著作6本。

5. 美里笔会丛书33本。

6. 中区友谊协会14本,纪念特刊1册。

7. 婆罗洲文化局38本。

8. 砂拉越留台同学会“留台人丛书”8本。

9. 砂拉越师范学院华文学会“涟漪丛书”17本。

10.古晋第一中学华文学会出版学生合集4本。

11.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丛书2本。

12.其他个人著作约100本。

13.沙巴与汶莱写作人著作十多本,收集到的数量不多,但知名作家如冯学

良,陈文龙,元子,一凡,林下风,林岸松等的著作或作品都可见到。



至于本州出版的文学与综合性杂志,各有若干期数亮相的计有:海豚,学生月刊,学生之光,拉让江,马华文学(砂作协),国际周刊,梦田,笔汇,文海。

为鼓励参观者支持本地作家的著作。展览会负责人也在会场中央设立“书籍售卖”的长台,让作家们展卖他们的作品,反映不俗。





以下是“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中所展出的各种文艺副刊,大多刊载于砂拉越各主要省份所出版的报纸上(有者为全州性报纸),虽非全貌,但已见梗概。



1965-1969文艺副刊



椰风(中华日报)

文艺阵地(中华日报)

绿网诗踪(中华日报)

激流(国际时报)

圆圈圈(前锋日报)

悲喜(砂拉越晚报)

原野(砂罗越商报)

路(砂罗越商报)



1970-1979文艺副刊



热风(国际时报)

教与学(国际时报)

新激流(国际时报)

黎明(国际时报)

青年园地(前锋日报)

星座(前锋日报)

田(砂拉越晚报)

烈火(诗华日报)

竹原(美里日报)



1980-1989文艺副刊



星期文艺(国际时报)

新激流(国际时报)

一中园地(国际时报)

星座(砂拉越晚报)

长虹文艺(诗华日报美里版)

油城文艺(诗华日报美里版)



1990-1999文艺副刊



人世间(国际时报)

风起(中华日报)

星座(砂拉越晚报)

烟火(新华报)

生活坊(诗华日报)

新月(诗华日报)

田(世界早报)

小黄花青草地(世界早报)

文苑(马来西亚日报)

艺盾(马来西亚日报)

文协园地(美里日报)

竹原文艺(美里日报)



2000-2011文艺副刊



新激流(国际时报)

世纪风(国际时报)

笔汇(国际时报)

文艺村(星洲日报)

星座(星洲日报)

文风林(诗华日报)

新月(诗华日报)

峇南河(联合日报)

钻油台(联合日报)

文苑(联合日报)

文艺梦(联合日报)



“书写婆罗洲”理念



把婆罗洲华文文学当作一个区域文学的书写策略,始于田思在2002年于诗巫中华文艺社所主办的文学讲座会上所发表的主题演讲<书写婆罗洲>。2003年砂拉越星座诗社也邀请田思作一场类似的演讲,对这个理念有了基本的共识。此后田思又发表了<再谈书写婆罗洲>(2007年电台访谈录音记录)、〈书写婆罗洲是乡土文学吗?〉(2008年)、〈共饮一江水、畅抒大地情〉(2008年)与〈砂华文学的本土特质〉(2009年)等相关论文。“书写婆罗洲”的概念渐渐受到国内外文坛的重视,如陈大为、钟怡雯、李瑞腾、莊华兴、孙福盛等学者,都曾经撰文评论。2008年西马佛教教刊物《普门》的编辑到砂州组稿,并于该年11月出了《畅抒大地情--书写婆罗洲》专写。新纪元学院中文系所出版的《中文人》期刊,也于2010年6月刊出《书写婆罗洲专号》。该院讲师伍燕翎、苏燕婷访问砂拉越星座诗社前主席林武聪与前秘书林国水的专访文章,用的题目正是〈走一趟婆罗洲文学的现代之旅〉。这篇访问稿也谈到了星座诗社的成立与发展经过,其创作表现与“转型”的问题。





在这里顺便解释一下什么是“书写婆罗洲”的理念。我们不妨引用一下《普门》杂志中〈记录一座雨林〉的一段文字:“婆罗洲的特色,就是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生态,多元景观。它是世界第二大的雨林,仅次于亚马逊河流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背景低下,我们如果能够以婆罗洲为重点,进行我们的文学创作的话,它可以形成中文阅读世界里,一个很受瞩目的亮点………从不同层面去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中包括历史掌故,乡镇,风俗,生态,街巷历史,图片等等”。(5)至于“书写婆罗洲”是不是一种乡土文学,在下一页的“婆罗洲笔记”中有一段话:“书写婆罗洲拥有乡土文学的本质,但却与乡土文学有不同之处。乡土文学,属于文学题材的范畴,而书写婆罗洲则属于多层面的文化建构,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奇山异水,壮美河山的探险与描绘,各族风俗习惯的采风记录,各族关系的探讨,古迹考察与维护,环境关怀与保护,地方志,人物志等。”(6)至于书写的态度,书写婆罗洲拒绝哗众取宠的扭曲,而是建立在包容和尊重上。



潜在议题



总之,“书写婆罗洲”的提出不外是一种文化策略,它具有以下几个潜在议题:

1. 以多元文化的发扬来制衡单元文化政策的霸权。

2. 以传统本质文化的维护来抵抗全球化的市俗侵蚀。

3. 以“在地书写”来善用丰富多彩的本土资源并表达真实感受,以“场所精神”来表现雨林奥秘和乡镇风光。

4. 以环保精神和中庸思想(包括爱护大自然)来节制盲目发展与功利主义。

5. 以“慢活”和“自然纯朴来对比焦虑紧张,虚伪装作与过度透支的生活方式。”



文学展览/文艺表演/演讲/简讯诗比赛



砂拉越星座诗社这次主办“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可说是“书写婆罗洲”理念的一次检验。它通过文学展览,几乎涵盖了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在砂,沙,汶三地华文文学作者的创作总成绩以及文学活动的轨迹,真正达到了“肯定文学成就,整合文学资料,宣传乡土意识”的意愿。



为了贯彻“促进公众对文学活动之关注与兴趣”这项宗旨,主办当局除了在展览布置与设计方面精益求精之外,也安排了几项精彩的活动。例如古琴伴奏艺术歌曲的演唱(由陈建造与杨万豪呈献)。而同为五脚基表演艺术坊导师的林世伶,更作了一场生动的“童诗朗诵现场教学与表演”,吸引了许多儿童和家长参与。这对推广文学,争取年轻一代的文学爱好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文学必须有传承,否则便是孤芳自赏。因此,“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的筹划者特别安排独中老师带领学生们在放学后前来参观展览会,边听讲解边作笔记,并设有“有奖文学常识问答”,以资鼓励。



随着社会的演变与科技的发达,文学也要与时并进。这项“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被带入商业广场来举行,是“文学走入社会,走入人群”的另一次尝试。而在讲座会上,更特别邀请了文学网站主持人石问亭作一场有关〈谈网络文学〉的演讲。另外两场文学演讲是由林离主讲〈散文略谈—从文学角度重现当下政治生态〉,以及田思主讲〈雨林谈诗〉。三位主讲人在演讲过程中都用了电脑幻灯片(powerpoint)的呈现方式,听众踊跃发言讨论,形成良好的互动。在为期一个月的文学展览中,星座诗社也趁便举行了一项“简讯城市诗”创作比赛,即以手机简讯传递有关城市生活主题的短诗创作。这项别开生面的比赛,在我国可说是第一次举办,反映非常热烈。



在“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行将落幕之际,笔者作了以上这番总结,期待在下一趟心灵旅程中,我们以满载的背包,再次徜徉在这片雨林沃土。



注释:

1. 周翠娟《砂华文学团体简介》,诗巫中华文艺社,2006

,页24。

2. 黄裕斌《砂华现代文学的滥觞与转型:星座诗社考察》,《犀鸟天地》网站,2010。

3. 《国际时报》1991年12月28日。

4. 《中文人》第9期,新纪元学院中文系,2010年6月,页6。

5. 《普门》106期,普门杂志社,2008年11月,页10。

6. 同上,页11。

把文学当一回事

《何乃健诗文集》推介礼讲话


何乃健这个名字,放在马华文学的座标上,具有以下几个意义:
一、何乃健从少年时期开始写作,坚持至今,逾半个世纪的爱好,终于凝成生命中最坚实的结晶,玲珑剔透。他以广泛的涉猎和深沉的积淀,化为自成一家的散文美学。他也擅长写隽永的小诗,闪现吉光片羽;那些篇幅较长的诗作,充满社会关怀与贬恶扬善的温厚力度。说何乃健是马华文坛中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殆无疑议。
二、何乃健是国际著名的水稻专家,发表过一百多篇有关水稻的论文,出版了四本科普读物。这一切与他的文学活动并行不悖,可谓“文学与科学共舞,人文关怀与专业研究共一色”。在马华文坛上只有南马的潘雨桐具有此特点。南潘北何,互相辉映。
三、何乃健在思想上融合了儒道释三家的深刻内涵,具有典型东方知识分子的淑世情怀和豁达心态。他热爱大自然,系心环保,而又悲天悯人,具有大爱精神与仁者襟怀。好的文章的背后须有哲学的底蕴,乃健的作品确能让人感受这种底蕴的熏陶。他的文章抒发性灵、给人美感,启发人心,可谓影响深远,有益世道人心。
四、何乃健关心马华文学的发展,经常担任重要文学奖的评审与各种文学营的讲师,热心鼓励后进,提拔文坛新秀,甚至资助他们深造的费用,从不宣扬。何乃健出道时曾受香港诗人何达的指导和点拨,一生不忘师恩,经常向友侪提及。他把这种感恩化为扶掖后进的精神和力量。马华文学的薪火相承,正是因为有了像何乃健这一类爱护后辈、关心文运的“有心人”不断地默默耕耘与付出。此外,他有几年为韩江院讲授马华文学的课程,不计酬劳。这种以发扬马华文学为己任的精神,令人钦佩。
何乃健同时具有农业科学家与作家的双重身分,两者皆能胜任愉快,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与他的敬业乐业精神是分不开的,也与他的生涯规划得宜有很大的关系。何乃健很把文学当一回事,并视之为安身立命之所在,因此我们也很把《何乃健诗文集》的出版当一回事。这是我远从砂州前来参加这项推介礼的主要原因。我深信,何乃健这套诗文集中的一些作品,将来会成为马华文学的经典,至少是可以传世的佳作。

9.9.2011

黄乃裳


南京条约引来洋教士翕动的唇鬚
一位闽清少年向主学会了英文和科学
看不惯满口孔孟仁义的男盗女娼
他选择高唱忏悔和博爱的耶稣
以秀才第二名举人第三十名的资格
不去攀科举的青云路
却热衷于兴教育和办报纸(1)
三万多份“天足运动”的宣言
曾使全福建的官老爷吃了头痛散
患性病的同治皇帝死于天花
他教国人种牛痘祛毒保命
弟弟驾“致远”号撞沉日寇战舰
他用文字的鱼雷去撞日本帝国主义

满脑子改革维新的闽清才子
伙同六君子演出悲壮的“公车上书”
六君子惨死在老佛爷的狗头铡下
他逃到上海继续唸“阿门”
临走还给大佬康梁通风报讯

老佛爷的手伸不到闽清
那才子却不忍见乡人的贫穷饥馑
一个古老农业国的革命派
恪守以农为本的古训
召集了千多位垦民分批南迁
士农工商医都有人响应
原想找一片可供农耕的沃土
马来亚和苏门答腊都看不上
地广人稀的河域才合心意
甲必丹向薩拉瓦克的拉者引荐(2)
他竟选上拉讓江畔的沼泽地

红树林的树皮染红了红水河(3)
垦民喝下的淡水渗着拓荒的辛酸
他和垦民伐木开芭同吃同睡
几间临时的亚答厝挡住风雨和瘴癘
五谷丰登瓜菜满畦总在胼手胝足之后
垦民的船费却让他欠下一屁股债(4)
只好靠收捐来弥补垦场的拮据(5)
有经世韬略的革命家无用武之地
垦民的抱怨像阵雨淅淅沥沥
想从烟枪和赌馆榨出油水的拉者
要挟不遂成了逼收烂账的债主
“我黄乃裳宁可杀头剥皮
也不愿看着同胞沦为赌鬼和鸦片虫”
他用讲原则的高度来比肩刘善邦的厚实(6)
五年苦心经营的新福州垦场
从此告别了忧心又多病的黄港主
四万元债权向他下了逐客令(7)
他叫一位美国牧师来做代港主
富雅格收割几千亩土地的膠汁
塑造了一个繁荣的诗巫
让福州腔弥撒出卫理公会的百年福音(8)

一份《福建日报》在厦门横空而出
纸上风云的书生又再针砭时弊
贪赃枉法的提督下了封杀令
他久病成医想用猛药治封建沉疴
同盟会的忠贞会员可不是盖的
六十三岁还扛起福州起义的大旗
也许他太冲了军政府让他掌管交通部
老猿窃国他愤然丢下官印
回闽清开渠建坝又办教育会
或许民间该封他水利教育部长更适合

说他老骥伏枥也差不多
孙中山请他当中华民国的高等顾问
一生鞠躬尽瘁总算有个好归宿
他在闽清高寿病逝时
嘴角应銜着一朵无憾的微笑
成功或失败任由后人去评说
耿介书生忧国忧民坚持原则他是

12/05/2011

注释:
1.黄乃裳一生六次参与办报,分别是《郇山使者》、《星洲星报》、《福建日日新闻》、《福建日报》、《左海公道报》、《福报》、《伸报》。
2.1900年,黄乃裳在女婿林文庆博士介绍下,前往沙捞越(即今砂拉越Sarawak,早期译名为薩拉瓦克)拉讓江流域考察。古晋华人甲必丹王长水把他引荐给当时的第二代白人拉者(Rajah,即统治者)查尔斯·布鲁克(Charles Brook)。黄乃裳以港主身份与拉者订立垦约,以新珠山为垦区。
3.新珠山,马来语叫Sungai Merah,即红水河。
4.黄乃裳为发展垦场,曾先后两次向拉者借贷,共四万元。
5.黄乃裳在诗巫(Sibu)建立店铺,名为“新福州垦场公司”,出售米盐糖布等日常用品。在垦场经济拮据时,曾因向垦民收捐而引起不满。
6.刘善邦于十九世纪前半期,率领来自西加里曼丹的客籍矿工在石隆门(Bau)开采金矿,组织帽山十二公司。后因白人拉者政权的压迫及强征鸦片税与商品出入口税,于1857年率众起义,壮烈牺牲,其部众与帽山妇孺被赶尽杀绝。
7.在垦场经济困难时,拉者曾向黄乃裳提出:“若没有钱还,请即离开沙捞越,并不得向垦场人收款。”黄乃裳离境后,拉者就成了垦民的债权人。
8.黄乃裳于1904年回返中国,垦场事务交由美以美教会(卫理公会)牧师富雅格(Rev. James Mathews Hoover)代管。富雅格通晓福州话,使卫理公会在诗巫兴盛发展至今。

奥运烟花




焚城的火焰
吐着八国联军的贪婪
舐尽北京古老的天空
烧毁一个民族的自尊

两百年屈辱
终在精心设计的鸟巢
孵出一夜烟花灿烂
和五环世界大同的梦想

8/8/2008

岛和雨林




你看到吗
赤道上的岛
在海洋的怀里漂浮
像一粒壮实的椰子
结着历史的沧桑
结着青绿的梦想
忍受无尽颠簸
寻找文化的脉络

你听到了吗
热带的雨林
在风声雨声中喧响
像一座丰富的宝藏
栖息各种珍离异兽
盘成青藤的图腾
它滑滑流淌
白云和活水的源泉

岛和雨林
生命的摇篮
我们都是太阳的儿女
我们一起放声欢唱
唱着波涛和土地的歌

28.9.2008

紫花



楠木坚固
长竖不倒
是哪一位睿智的先贤
为这所乡区小学立下美名
百年薪火相传
城乡桃李芬芳
感激不辞劳苦的传薪人
在乡区播下文化种籽

一场大火
烧毁简陋校舍
你情何以堪
眼见满目疮痍
学生纷纷转移
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夕阳西下
总见你孤独的身影
来灾场凭吊一番
检视每一盆被烧焦的花卉
那曾是童稚笑声以外的慰籍

却见燻黑的墙角泛出紫蓝
一株从海畔检来的长春花
在灾后仍顽强地挺立着
努力攀上那堵残缺的黑墙

你一如既往
每天傍晚辛勤浇水
老校长啊我明白了
文化的薪火就是如此传承
黑夜过后
嫣红姹紫就会重新绽放


附记:石隆门附近的长楠小学遭遇火灾,校舍焚如,全体学生转移到别间学校上课。但劫后灾场却隐藏一段感人的故事。

15.3.2009

登泰山遇雪



耳顺后的活力
在一场风雪中激发
巍巍泰山
以拍肩的瑞雪迎我
一步一登临
盖下镶花边的脚印

南天门雾涌人潮
苹果脸的冬衣娃娃
雪中一点灵动的红
寒梅在岩隙挣出笑意
樱花也蓄势待发
要把冷冻后的春天
托泉水传遍大地

泰山频频回首
以云海中的蜿蜒引我
仰观俯察之乐
悟广宇之无穷
在孔子小天下处
看杜甫青未了的齐魯
玉皇顶不见神仙
但见烟香深锁的祈愿(1)
山脚的镇名(2)
已昭示众生的善心


踩过磊磊山径
让喘息化为
阵阵热气
天地苍茫
我知道下山的方向

12/12/2010


注1:往泰山朝圣的善信,在庙中求签祈福之后,有的将签纸用锁头与铁链锁在香炉边,俨然一种特殊仪式。
注2:离泰山最近的城镇为泰安市,有国泰民安之意。

听张鹰吹埙

生离死别
迤逦成一道
六千年的恐惧
在哭倒的心墙下
挖出残损的骸骨与圆石
用悲伤凿出
几个接通泪泉的孔洞
六指摩挲
串成两排心上的泪痕**
呜呜 咽咽
孟姜女抖颤的抽泣
是二千多年甩不掉的悲哀命运
廻肠 荡气
王维西出阳关的雨丝
是千多年扯不断的离愁别绪
白发萧萧的歌者
一位流放者的后裔
以苍凉的歌声
轻抚沧州一片
凄清月色

张鹰教授同台献艺,演奏埙、洞箫、巴乌、口笛等乐器。其中埙是具有六千年历史的古老乐器,用骨头或圆石凿孔而成,原有一至五孔;现为陶制乐器,改良成九孔、张鹰祖籍河北省沧州市,现定居美国明尼苏达州。<孟姜女>是张鹰以埙独奏的曲子,另外还有以洞箫独奏的<阳关三叠>等乐曲、张鹰在吹奏间隙,或吟或唱,状至感人,不愧为一溜演奏家风范。
注2:此句状拟“悲”字的字形。
22/11/2010

给我一片天空

一片成熟的紫色天空

别让酸雨淋湿了我的梦

别让烟雾遮蔽了我的真诚

别叫我内心天然的热带雨林

让位给一栋栋冷漠的洋灰钢骨

我把睿智沏成一壶龙井

我把哲思梳成一株银柳

我平和的心曲通过一管牧笛

悠悠地回荡在晚风夕照里

映象田思

作品集

【作品出版年表】
1. 诗集《赤道放歌》1978年新加坡洪炉文化企业
2. 诗集《竹廊》1982年吉隆坡铁山泥出版社
3. 散文集《长屋里的魔术师》1982年居銮曙光出版社
4. 诗集《犀鸟乡之歌》1986年香港国际出版社
5. 诗集《我们不是候鸟》1989年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
6. 评论集《六弦琴上谱新章》1992年砂拉越华族文化协
7. 诗集《给我一片天空》1995年吉隆坡千秋事业社
8. 散文集《撷一辑多彩的人生》1995年马来西亚董总
9. 评论集《找一条共同的芯》1995年诗巫中华文艺社
10.散文/小说集《田思散文小说选》1996年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
11.散文集《田思小品》1997年彩虹出版有限公司
12.与何乃健合著《含泪为大地抚伤》1999年千秋事业社
13.与傅承得合编《最美的诗·最爱的人》2000年大将出版社
14.《田思诗歌自选集》2002年大将出版社
15.评论《沙贝的迴响》2003年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
16.与傅承得合编《何乃健散文精选及赏析》2004年大将出版社
17.学术论文《马华文学中的环保意识》2006年大将出版社

文章分類

聊天室


ShoutMix chat widget









泥上偶然留指爪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