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思

草木无言,春华秋实;天地一心,振翮空灵。海潮总有拍岸的浪花,溪流总有淙淙的跫音。

消失的梦谷

我又重访梦中的江城

在快艇的冲浪节奏中

感受拉让江慈母般的脉息

看舷窗外景物如画

却有成排的木桐把美梦撞醒

那似曾相识的红树林

裸露出江涛冲刷后的贫瘠


晃过蕉叶掩映的加拿逸

仰望高岸上江屋如楼

江风吟出歌镇风光1

快艇迅捷如逝水

一切依稀旧识

不,

一切都已改变

当快艇在码头系缆

万绿丛中的点点小屋已不复见

更不见那蜿蜒的赭色山腰

哪里去了

我梦中如幻如真的江城

那晨雾萦绕的梦谷





码头水位越缩越低

高耸的是突出江边的蛮横建筑

耳际回荡当年燕群的啁啾

和沿江小贩的亲切土语

都湮没于市虎的喧嚣

垫高的路面遮蔽福南小学的书声

那福隆亭大伯公庙的香火

绕不出四周店屋的卫视天线

一道破烂的九曲桥

兜不出现代化的迷宫

梦谷的苍翠已被糟蹋

谷底成了垃圾的堆积处

小镇褪下纯朴外衣

露出模糊的面目

穿着新潮的土著青年

闲坐在巴剎四周

用随身听消磨整个上午

不知可听到被遗弃的长屋

那些空巢老人寂寞的叹息

踅入丝维亚古堡

寻找百年前缔造和平的古迹

老酋长的功绩和宝刀已蒙尘

整个展览馆空空荡荡

只有我和同伴单调的足音

在坚硬的盐木楼板踏响

英雄成了壁橱上的黑白相片

昔年争夺的战利品都成了古董

走出丝维亚堡

我们去寻访友人的手工艺店

在一排排的新店屋间

早已失去了踪迹

蓦然回首

它就在三角形的饮食中心

仿佛一个迷你三角洲

在城市化的浪潮间喘息

店名“来来”的店主

局促在楼梯一隅

把我们拉到楼下喝咖啡

却慨叹咖啡已非昔日味道

我们婉拒了店主的午餐邀请

一段破碎的寻梦之旅

在回程快艇的船顶上

被烈日晒得像江水般浊黄



2009年6月27日 (于加帛返诗巫途中)

罗芳伯

客家人尚武的石扇堡

世代娴熟于农耕商贩的梅县才子

在刀光拳影中舞出雄心壮志

不屑屈膝写求官的八股文

却在骈四俪六中啸出高亢的丹田气1

乾隆三十七年淘金梦的帆船驶出虎门2

落迹于莽莽榛榛的西加里曼丹

放下戒尺和算盘的师塾先生

带了一百零八好汉开拓金山

筑栅修垣开沟淘沙

草鞋上洗出了粒粒金子

好汉都成了兰芳公司的股东

连坤甸苏丹也结了盟

共御拦路骚扰的骠悍土著

这公司俨然世上最早的共和国

法纪制度关税商贸农业教育与军事3

提早一世纪降临蛮荒之地

“乐民之乐者必忧民之忧”4

连鳄鱼读了祭文也驯服远遁

最具火药味的荷兰枪炮

不愿大唐总长的声威使税收缩水

睦邻王道挡不住白人的横行霸道

兰芳公司终在卡布亚斯河畔凋萎5

罗芳伯庙香火一则不朽的南洋传奇6


2011年5月5日






1 罗芳伯擅诗能赋,有“金山赋”传世。赋体与骈文类似, 皆注重骈四俪六的格式。
2 虎门:位于广东省珠江口。
3 罗芳伯担任“兰芳大总制”期间,领导人民改进落后的农 耕技术,扩大矿产的开采,发展交通事业,创办学校,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为保卫辖属安全,采取全民皆兵的措施, 组织青壮年参加军事训练,平时务工、务农、经商,战时集结打仗;并设有兵工厂,制造枪炮,建立巩固的防务。
4 引自罗芳伯所撰“祭鳄鱼文”,此文写于 1793 年。
5 1884 年,荷兰殖民地政府趁兰芳大总制第十任总长刘生病卒时, 突然发兵占据其首府东万律,兰芳大总制遂亡。
6 罗芳伯于乾隆六十年(1795 年)逝世,享年 58 岁,葬于东万律, 当地人民为他立庙祀奉。而坤甸亦建有罗芳伯庙,庙中对联云:“百 战据山河,揭地掀天,想见当年气概。// 三章遵约法,经文纬武,犹 存故国冠仪。”可概括罗芳伯之一生。

拖鞋与盐

在汹涌的人潮中
我捡到一双拖鞋
它曾陪一位白发诗人
踩过洼洼坑坑的大地
它曾伴诗人飘逸的长须
踢踏热爱乡土的诗意
他走向草根
它踏过不平
他冷对森严
它跺响愤懑
然后镇暴车喷出
狞笑的水柱
然后催泪弹爆出
辛辣的烟雾
慌乱中
一位友族兄弟
塞给我一撮盐
连同掌心的温热
我看到赤脚的老诗人
白发依然飘逸



(记一位诗人在709的心情) 2011年10月25日

遥远依然亲近 ——读田思 作者:謝冕

(序)
遥远依然亲近
——读田思
那年从北京飞新加坡,飞行四个多小时才出国 境,又大约两小时的光景方才抵达狮城。后来从新 加坡飞吉隆坡,再从吉隆坡飞砂拉越,一次、再次 地进出关,验证护照,这才感到了路途真的不近。 砂拉越又叫北加里曼丹,它的南边紧挨着就是印度 尼西亚。毫无疑问,我们那时就在赤道线上梭巡 着。尽管南海近在咫尺,可是中国大陆却是非常遥 远的北方了。
在砂拉越的首府古晋,迎接我们的马来西亚 朋友中就有田思。一样的肤色,一样的语言,接触 多了,才知道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一样的中华文 化。那时田思正执教于古晋中华第一中学,他带领 学生组织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拉让江诗歌朗诵演唱 会,为我们的砂拉越之行增添了繁丽的色彩。田思 先后就读于南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他是中文系出 身,曾获得马来亚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田思有着很高的文学素养。他还是一位用华文写作的诗人。 在马来半岛与婆罗洲,华族的先民参与了当 地的开发和建设,他们和本地的各个民族融合在一 起,以汗水和智慧创造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他们 无愧于生养他们的丰饶的土地和人民。就华族的几 代移民而言,一方面,他们亲密无间地融入了那个 社会,另一方面,他们却奇特地,甚至是顽强地保 存了自己的语言、习俗、信仰、完整的中华文化。 他们把中国大陆带来的中华文明的火种,在异国他 乡绵延、传承、世世代代地发扬光大。这真是异常感人的历史事实。 当时我在古晋,后来在诗巫,从不觉得是在
遥远的异邦。我们和当地的诗人雨田、铁筝、蓝波 等相聚,就像是在大陆,在内地的某一地、某一 日,和亲密的朋友很平常、也随意地聚会一样。我 们饮茶、谈诗、闲谈或者会议,亲切而且自然。在马来西亚,我们像是在走访亲戚。诗巫被当地人称 为“新福州”,作为家乡人,我除了熟悉的乡音, 更是享用着熟悉的福州美食:传统工艺制作的鼎边 糊、光饼、鱼丸、猪肉干、地道的闽菜。在诗巫的 拉让江畔,我还“遇见”了来自家乡的福德公公以 及伟大乡亲——林默,据说他们是明朝漂洋过海来此安家的。 我很早(与他会见之前)就读田思的诗。读他
的诗不仅没有任何障碍,而且非常亲切,因为语言 相通、而且情感的内涵与方式也相近。要有一些差 异,那就是他的诗中充满了我们感到有点陌生的马 来风情。他热爱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以汉语文 字表达了他的这种热爱。热带雨林的浓荫和阵雨, 一望无际的水田有水鸟惊起于苇丛,“像是一串白 色的连音符”。还有九重葛牵引的晒台,巴乌莫长 屋升起的袅袅炊烟,拉让江涌动着慈母般的脉息。 这些都给我们以新鲜的喜悦。
最让感动的是他对遥远祖邦的怀想和崇敬之 情。他的笔下丰富地传达着中华文明的信息,他写 惊蛰、写端午、写中秋月、斟杜康酒、品陆羽茶, 他读王安石,读苏东坡,他的诗中“跳动着李白和 杜甫的灵感”。他用汉字写作,也用汉语吟唱,他 本人就是中华文明铸就的知识者。不仅乎此,他付 出心血,把这种深沉的中华情结传授给下一代。他 教他们读唐诗:“孩子,这些黑蝌蚪排队的地方, 藏着一个很好玩的唐朝”1;他告诉他们亲切的乡 音:“或许是你奶奶留声机上转动的潮曲,或许是你爷爷陶瓮上手捏的龙纹,我把先人传下来的心 血,用方方正正的笔迹画给你看。”2
“黑蝌蚪”、“潮曲”或者“龙纹”,都是他 永铭于心的中华文明的符号,也是他准备传给下一 代的文化遗产。而诗歌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有一 首诗叫《墙上的声音》,其实就指的是悬挂墙上的 中国字画——中华文明的象征,他不仅自己欣赏, 而且依然没忘了把此种心境传给后人:“孩子,当 你三岁时牙牙学语,我就让你在抑扬顿挫的跌步 中,伴随着那些平仄的韵律成长。由此我们可以悟到,为何在离大陆遥远的婆 罗洲岛,即使年代久远而中华文明却能奇迹般世代 赓续的原因。诗人笔下的“孩子”有时是实指自己 的子女,有时则指他教育的学生,他自己就是中华 文明的薪传者。这是无须号召或指令的,全凭那颗 心、那种爱,是一种集体的、自觉而又无声的心灵 的召唤。诗人虽然世代生活在远方,他总找机会回 乡寻根访祖。这不是一般人寻幽访胜的行旅,对他 来说每一次都是朝圣之旅。在洛阳,在白马寺,在 龙门石窟,也在泰山和杭州西湖。那年泰山遇雪,即使雪封山道也不能令他却步。对他来说,每一次 回归祖地都是信徒的朝觐,都是向先祖的致敬。
对于田思而言,用汉字写诗是一种严肃的事 业,他以此表达他的所思所想,诗是他的心声,而 不是技巧的炫耀。不论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还 是在中国或世界的其他地方,他的诗歌天空非常广 阔,他总是用诗来传达他的牵挂和忧虑,为万众的 忧乐,为生民祈福。那日他从加帛返回诗巫途中, 他发现蛮横的现代建筑正在吞噬江岸迷人的自然 风光,他为“消失的梦谷”而痛心。4 诗人是入世 的,他始终不能忘记他所处的社会和人生,他的心 始终牵萦着人世的苦难,他的爱心博大而宽广。小自一间“没有女主人的书房”,大至世界各 处发生的爆炸和流血,纽约双子星座大楼的坍塌, 伦敦地铁的毒气袭击,峇厘岛夜总会的连环爆炸, 他都不能释怀,也都有诗歌昭示他的“内心的海 啸”。5 远隔万里,他为中国的汶川地震抒写着悲 情,《压不扁的微笑》、《我还想跳舞》、《女字 是怎样写的》,他的这些悲痛的诗句定格了灾难来临时惊心动魄的场景。他坚信:滚烫炽热的泪将汇 成一道温泉,灾难与殇痛之后必有热泪,它将映照 人性的光辉。6
我曾在一些场合表达过我对一些诗人对世事 冷漠的不满,现在我在万里之外找到了知己般的安 慰与补偿。田思的这些诗作,体现了作为诗人的良 知。遥远却是亲近。诗人始终站在真理与正义的一 端,他弃取世俗与流行而庄严地承担了使命。他的 那些表达了美好情感的诗篇代表了人类的尊严。他 堪称是汉语写作的骄傲。田思新著《雨林诗雨》 汇聚了最能代表诗人创作高度的名篇,他的这些诗 篇照亮了他所诅咒的黑暗的天空。面对名篇《诺科 玛》,面对他对这只智慧的海豚“你是二十一世纪 最伟大的逃兵”的颂扬,我忍不住击节赞叹!
在当今的诗歌写作中,我目睹太多的矫作与滥 情,也目睹太多的自私与冷漠,在他们那里,诗歌 的神圣感消失了,代之以无休止的他人无法解读的 喃喃低语,他们缺乏的正是此刻我们聆听到的诗人 的博大的爱与恨。一些诗人应当在诗人伟大的悲哀 中感到羞惭——
天空如此肃杀 纠缠着一只嗜喝石油的秃鹰 与沙漠之枭的恶斗 而落满一地的 却是无数白鸽带血的羽毛
天空如此冷酷 像不断旋转的绞肉机 绞死五十万个幼童的未来 绞死几万只在海湾栖息的水鸟 毁灭沙漠周围的植被与生物链 连古文明发源地的两河 也在山埃和毒气下窒息8
是的,天空如此接近,却又是如此遥远。是 的,诗人居住的国度如此遥远,它与我们的心却又 是如此接近。这就是我此刻放弃了我和诗人共有的 最隆重的节庆日,在万家在和平的灯火中欢庆团 圆的夜晚,在窗外北京上空——也许在古晋或者诗 巫或者吉隆坡的上空也是如此——灿烂的烟花映照
下,我暂时放弃与亲友共庆春天的欢乐,在书房的一角,独自聆听遥远却又亲近的诗人的心声的缘 故。
田思无疑是忠实地继承并发扬了华文新诗伟大 传统的杰出诗人,他的创作保存并体现着我们最为 珍惜的诗人的品质和操守,他是汉语诗歌写作的骄 傲。他的诗如那吹过热带雨林的微风,又如马六甲 海峡和南海温煦的浪花,澄澈而透明——他创造了 真诚、质朴、清爽、俊朗的诗歌风格。
2012年1月22日至25日,农历辛卯除夕至壬辰正月初三 于北京大学

给我一片天空

一片成熟的紫色天空

别让酸雨淋湿了我的梦

别让烟雾遮蔽了我的真诚

别叫我内心天然的热带雨林

让位给一栋栋冷漠的洋灰钢骨

我把睿智沏成一壶龙井

我把哲思梳成一株银柳

我平和的心曲通过一管牧笛

悠悠地回荡在晚风夕照里

映象田思

作品集

【作品出版年表】
1. 诗集《赤道放歌》1978年新加坡洪炉文化企业
2. 诗集《竹廊》1982年吉隆坡铁山泥出版社
3. 散文集《长屋里的魔术师》1982年居銮曙光出版社
4. 诗集《犀鸟乡之歌》1986年香港国际出版社
5. 诗集《我们不是候鸟》1989年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
6. 评论集《六弦琴上谱新章》1992年砂拉越华族文化协
7. 诗集《给我一片天空》1995年吉隆坡千秋事业社
8. 散文集《撷一辑多彩的人生》1995年马来西亚董总
9. 评论集《找一条共同的芯》1995年诗巫中华文艺社
10.散文/小说集《田思散文小说选》1996年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
11.散文集《田思小品》1997年彩虹出版有限公司
12.与何乃健合著《含泪为大地抚伤》1999年千秋事业社
13.与傅承得合编《最美的诗·最爱的人》2000年大将出版社
14.《田思诗歌自选集》2002年大将出版社
15.评论《沙贝的迴响》2003年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
16.与傅承得合编《何乃健散文精选及赏析》2004年大将出版社
17.学术论文《马华文学中的环保意识》2006年大将出版社

文章分類

聊天室


ShoutMix chat widget









泥上偶然留指爪

追蹤者